饲养员检查蛋鸡生长情况
工作人员向外商介绍“雏鹏”无抗鸡蛋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特色产业是激活农村经济的“金钥匙”。周口市西华县,这座传统农业大县依托畜禽养殖资源,让一枚“雏鹏”无抗鸡蛋实现了从养殖场到全国市场的华丽蜕变——溢价超300%,带动500余户农户年增收2000万元。其背后,是科技创新、全链升级与联农带农交织成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为特色农产品延链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科技铸魂:从“三无”标准到全国两会餐桌
走进河南大鹏禽业有限公司“雏鹏”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智能化温控鸡舍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每只鸡的活动空间达0.3平方米,远超行业标准,自动化饲喂系统正将混有中草药的矿泉水精准送达鸡舍。“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负责人指着饲料配方介绍,通过与河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联合研发的复方草本饲料,精选益母草、板蓝根、黄芪等12味中草药,既能增强蛋鸡免疫力,又能提升蛋黄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配合“日检+月检+第三方抽检”的三级检测体系,每批次鸡蛋需经过43项指标检测,实现了每枚鸡蛋“无抗生素、无药物残留、无违禁成分”的严苛标准。
这份对品质的坚守,让“雏鹏”无抗鸡蛋连续8年登上全国两会的餐桌,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如今,我们的无抗鸡蛋单枚售价达12元至16元,溢价率超300%。并且已经走进了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大型超市或酒店,深受食用者好评。”河南大鹏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国鹏说。
全链贯通:构建产业增值闭环
“雏鹏”无抗鸡蛋的价值跃升,源于“精养殖—深加工”贯通式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128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实现饲料原料本地化供应,既降低了成本又筑牢了品质根基;另一方面,智能化加工车间突破鲜蛋为主的局限,开发出多元化深加工产品,目前已开发出无抗蛋液、蛋粉等深加工产品。
这条从田间到车间的链条,让每枚鸡蛋都能在产业链中实现价值叠加。
联农带农:让红利扎根乡村
“签了保价协议,玉米、小麦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1元,心里很踏实!”农户张大爷的话道出了500户合作农户的心声。企业通过订单农业锁定饲料收购,年助农增收2000万元;130名脱贫人口在养殖基地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3.6万元。“俺家就是本地的,在这里每月能挣3000多元,再加上种地的收入,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关键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饲养员展桂针乐呵呵地说。
更暖心的是,企业拿出5%利润设立的“乡村振兴基金”,累计投入236万元改善农村道路、水利设施,让产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乡村。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又让农户实现了增收。
突围之路:以标准与创新应对挑战
面对周边32家无抗鸡蛋企业的同质化竞争、附加值高的功能性食品(如富硒蛋、DHA蛋)尚未规模化生产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的状况,西华县正打出系统化“组合拳”,通过全链条施策,破解发展瓶颈:
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一方面设立1000万元蛋品研发专项基金,联合科研机构攻关功能性蛋品生产技术,力争3年内推出3款至5款高附加值产品,填补功能性食品规模化生产的空白;另一方面依托西华中农建农特产品产业园,建设蛋品深加工集聚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生产—加工—检测—销售”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全力申报并注册“西华无抗蛋”地理标志,策划“无抗蛋文化节”“透明工厂直播”等活动,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内容营销,力争3年内品牌曝光量突破10亿次,实现品牌突围。
在联农带农机制建设方面,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绩效奖励”分配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合作社,预计可使农户收入提升20%;建立“价格波动调节基金”,当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时,启动补贴机制,保障农户利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每月1次的养殖技术培训,3年内培育100名持证专业养殖户,同步建立“技术帮扶小组”,由企业技术员一对一指导农户,全面提升农户养殖能力。
创新风险防控体系,引入“保险+期货”模式,由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全国首个无抗蛋食品安全责任险,单笔最高赔付50万元,覆盖生产、运输、销售全环节风险。同时建立“市场预警平台”,实时监测鸡蛋价格、供需数据,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降低市场波动影响。
“乡村全面振兴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发力。”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透明工厂直播、无抗蛋文化节等活动打响品牌,让这枚“小鸡蛋”持续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故事。
从养殖场到全国两会餐桌,从普通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雏鹏”无抗鸡蛋的实践证明:乡村特色产业的突围之道,在于用科技筑牢品质基石、用链条延伸创造价值、用机制创新联结农企,才能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记者 张旭 文/图)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