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都:深化医疗改革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

 时间:2025-08-22 08:48:14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1日电 题:贵州三都:深化医疗改革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

作者 陈明珠

在层峦叠嶂的黔南大地,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曾长期被“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阴云笼罩。近年来,一场深刻的医疗改革春风,正悄然吹散这片阴霾,为水乡千家万户群众带来了触手可及的健康希望。

2023年5月顺利拉开医疗改革大幕,先后建成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成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82项,实现了从0到1的一个又一个突破。

2024年4月,《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335模式》入选“第二届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

2024年9月,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顺利搬迁,成为全州医疗条件最好的县级医院之一。

……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院区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院区。

三都县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为核心,全面推进医疗改革攻坚,在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医疗、人才强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用一串串扎实的数字和一项项温暖的成果,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重构体系 打破资源“碎片化”

“医疗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三都县以此为契机,开启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破冰之旅。先后制定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及涉及改革实施的医疗集团组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十个配套方案,按照“一体化建设、差异化发展、整体性提升”目标要求,构建“一核两翼、三区一网” 医疗服务格局。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纵向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紧密联结的医疗共同体,有效破除机构间资源壁垒,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

“体系优化后,我感受到了更加合理的工作安排与团队协作,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我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患者护理,个人职业发展路径也更加清晰,这种正向变化让我充满动力与希望。”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普安分院副院长谭虎说。

2023年10月三都县人民医院被省卫健委纳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综合医改工作被省卫健委作为2023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评选,2024年4月,探索形成的《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335模式》作为优秀案例入选“第二届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

在推行医改进程中,三都县坚持听民意、解民忧、聚民智、行医改,用“放大镜”精准捕捉民生需求,以“显微镜”精准施策对“症”改革。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乡镇卫生院新增了20余项诊疗项目,同时,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现在做检查在镇卫生院就能完成,拿药也很方便,再也不用来回跑了。”三都县周覃镇幸福社区群众吴荣标说。

2024年,三都县域内就诊率达91.74%,较2022年前增长十个百分点;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达65.68%,县域内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5.71%;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65.64%,同比增长13.75%。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达90%以上。

帮扶专家带队开展手术

帮扶专家带队开展手术。

人才培育 提升医疗“软实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医务人员是推进医改的主力军,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做好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长足发展的前提保证。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打破干部任用常规,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为医院注入新活力。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健康教育科副主任杨芳是一名来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2023年9月,通过竞聘成功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

“很感谢给我们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公平、公正、公开竞聘上岗的机会,未来我也会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然后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群众。”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健康教育科副主任杨芳说。

针对医院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三都县借助“组团式”医疗帮扶契机,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专家“头雁效应”,加强人才传、帮、带,将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优秀的人才留在三都。

“专家来了之后,给我们医院带来很多新技术,并把这些新技术传授给我们,比如肛肠微创技术等,手术讲解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目前我们已经掌握相关的新技术,并能够独立开展手术。”学徒医生陈均说。

2025年7月8日,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介入诊疗领域传来喜讯,心血管内科成功实施首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微创手术,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标志着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县域内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来帮扶的专家刚开始都是‘手把手’地指导我们,我通过努力取得了资格,现在可以独立完成心血管的介入手术。”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内二科副主任王健说。

此外,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持续推行“日讲月考”制度,通过每日专业讲座和每月闭卷考试,夯实医务人员的专业基础。从教科书学习向指定书籍延伸,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深度。通过强化基础医学知识培训、模拟病例分析、技能操作比赛等活动,全面提升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吴院长来了之后,制定了‘日讲月考’的学习计划,我们科室他都是亲自出题和阅卷,并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骨科副主任何先游说。

专家开展义诊

专家开展义诊。

数字赋能 畅通就医“快车道”

在三都,5G+智慧医共体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2024年,投入2000万元建成了全省首个民族地区5G+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管理可视化、慢病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

“我们定期对每一个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系统,以确保健康监测更加精准。目前县、乡、村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对于每一个病人的基本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的医生都能实时调取。”三都县都江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章莲说。

在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慢性病门诊,对于前来挂号看病的患者,医生李晓云只用输入患者名字,电脑显示屏上就能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近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监测和就诊等相关信息,门诊医生通过信息化全面了解患者的近期健康管理信息,帮助医生在患者就诊时更精准地作出诊疗方案。

目前,三都县有四类慢性病患者约2.73万人,每一名慢性病患者都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5G+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高血压规范管理率同比上升3.69%,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上升6.51%,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1.32%。

科技的力量也正弥合着三都的地理鸿沟。三都县成功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远程诊疗网络,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影像、检验、病理、心电等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 + 县级诊断”。

5月26日,三都县周覃镇中心卫生院接诊了一名因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患者。需要进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部位和骨折严重程度。患者在周覃卫生院检查后,检查结果通过5G+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平台上传,10分钟,县医共体总院外科医生出具检查结果。由于患者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明显的移位,建议通过手术固定术的方式进行改善,在医共体总院医生的远程指导下,三都县周覃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顺利为患者实施手术。

“目前我们卫生院配置了CT一台、DR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一台、五官科设备等设备,落实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服务、医疗保障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推动分级诊疗和医防数据融合应用。”三都县周覃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文其武表示。(完)

【编辑:刘美伶 】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