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范木兰是我市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的一名志愿者。她长年在社区小巷的边角、加油站的垃圾桶里捡拾水瓶。“年纪大了,腿脚不中用,走不了太远的路啦。”老人轻声叹道,以前一天能跑三四趟,如今体力跟不上,一天顶多出门一两趟,就在家附近慢慢找,一天下来也就捡几十个瓶子。
这些用辛劳换来的钱,她自己向来舍不得花,捐给别人时却从不犹豫。
“给身体残疾的单身母亲500元”“为贫困大学生袁同学每年2000元”……翻开老人的记事本,捐款详情密密麻麻记满了12页纸,一笔笔透着滚烫的心意。
范木兰曾是我市橡胶厂的一名工人,日子过得朴素而知足。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打破了这份安宁——头发沉、看东西重影,检查结果是脑瘤。术后,右耳渐渐听不见了,右腿也不利索了。定期复查、按时吃药,成了往后日子里的常态。
可即便自己的生活有了这般难处,范木兰心里仍惦记着帮衬别人。2007年,电视里那个七八岁的女孩让她红了眼眶:父亲瘫痪、母亲离世,小小的年纪既要照顾家人,还要照顾幼弟。那时她每月退休金才几百元,却毫不犹豫地拿出200元通过媒体捐了出去。
自那之后,报纸、电视里的困难身影成了她格外牵挂的对象。她给自己取了个“希阿芝”的名字,谐音“献爱者”,一笔笔捐款便以这个名字悄悄送出。
后来,范木兰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她的退休金渐渐不够用了,路边的废弃水瓶便成了她的“爱心储备金”。这一捡就是18年,20多万个瓶子,200多名受助者,她用最朴素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温暖的长路。
街坊邻居们知道了她的故事,常会主动攒下纸箱、瓶子等着她来收。有人问她,是什么让她坚持了十几年?老人笑得朴实:“捐完钱心里特敞亮,觉得自己还有用。这事儿啊,我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十八载光阴悄然而逝,这份善意从未被岁月磨蚀褪色,反倒如陈年佳酿般愈发醇厚绵长。上了年岁,她腿脚愈发不便,能捡的瓶子少了许多,可助人的心意却丝毫未减。作为我市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中岁数最大的志愿者,她依然坚守在奉献的路上。
记者从老人的女儿处得知,近几年,老人每年仍会拿出至少6000元,委托市志愿服务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曹丽荣或基金会工作人员,转交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与困难家庭。而对于燕山社区一名姓李的孤寡老人,她更是牵挂不已——每年500元的资助,早已成了一份温暖的约定。
18年如一日,范木兰用蹒跚的脚步丈量着爱心的长度,用拾荒的双手托起温暖的重量。她先后获评“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河北好人”,2023年11月更是登上“中国好人榜”。(秦皇岛日报 记者周磊)
责任编辑:蔡 玲玲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