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泥塑大师”赵恩民荣膺“中国好人”称号

 时间:2025-06-25 09:03:34来源:中原网

赵恩民深知,泥塑的灵魂在于原料。为了寻找最优质的“红胶泥”,他将目光投向了黄河古道。这种泥料取自黄河地表一米以下的阴性淤泥,因其黏性强,是泥塑的上乘之选。然而,这种泥多沉积于黄河浅滩,水流湍急且伴有旋涡,挖取危险系数极高。

为了获取最优质的泥料,赵恩民多次独自前往黄河岸边,向当地村民请教经验,并在村民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踏入险滩挖泥。这些原泥在他眼中比命还重要。他将挖回的原泥进行清洗、过滤、揉捏和醒发,密封在罐中窖藏,历经三四年的沉淀,直到泥性充分散发,才用于创作。

凭借这股韧劲,赵恩民经过多年的技艺打磨,终于让失传已久的“塑空”技法重见天日。他运用这一技法创作的泥塑人物,头部和手部可以灵活转动与互换,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不同形态。这一创新不仅让泥塑重量减轻约75%,还打破了传统泥塑一旦成型便不可改变的局限,填补了中国泥塑发展史上的空白。

赵恩民凭借这一绝技,成就了中国北有“泥人张”、南有“大阿福”、中有“泥人赵”的三大泥塑派系之一。近年来,他不断拓宽艺术领域,开发出大型室外雕塑、青铜作品系列和茶具等手工艺品,并凭借这些成果获得4项知识产权专利,发表5篇学术论文,出版1部个人泥塑著作。

匠心传承:让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赵恩民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始终不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他先后收徒20人,其中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获得工艺美术中级职称5人。2008年,他创办了赵恩民泥塑艺术研究院,开设各类泥塑培训课程,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达3万人,每年举办讲座、展示和非遗活动20余次,将泥塑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年轻人。他还结合新媒体发展趋势,运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线上直播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600余万人。通过这些努力,赵恩民让泥塑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始终心怀大爱,不忘回馈社会。自2006年起,赵恩民自筹资金,启动了针对残疾人群体的免费泥塑技能培训项目,并承担学员的食宿费用。在培训过程中,他不仅耐心传授技艺,还积极为学员寻找就业和创业机会。多年来,他累计培训600余名残疾人,帮助200多人成功就业和创业。他的公益项目,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无数残疾人的心,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评价,成为艺术与公益结合的典范。

2008年以来,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和城乡基层干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定期推评“中国好人榜”。举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民道德实践,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涌现出用世纪坚守诠释医者仁心的眼科专家张效房,坚持未成年教育40余年的周慧玲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全市1400多万市民树立了榜样标杆和精神坐标。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27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