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我考入了华中理工大学,学的是锻压专业,俗称打铁专业。”6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5位优秀教师出席“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授禹诚的开场白幽默风趣。
6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邀请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授禹诚(右三)与中外记者见面。驻京记者柯丽芬 摄
大学毕业后,禹诚投身职教事业,至今已在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一线耕耘三十二载。她喜欢带领学生泡在车间里,2005年暑假,为解决企业加工难题,她带领学生历经百余次反复试切,最终做出完美产品那一刻,她感觉车间的机油都有了香味,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车间。
禹诚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始终因材施教。有个学生喜欢加工产品带来的成就感,她就带他做数控加工的产教融合项目。有一次帮企业加工配件,验收专家说,质量特别好、节约了不少成本。“这位学生听了以后深受鼓舞,从此爱上了数控加工。毕业后不久,他成为大型企业的数控铣特级技师,31岁就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授禹诚亮相国务院新闻办。驻京记者柯丽芬 摄
“职业教育已经在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驱动中国制造的不断迭代升级。”面对从小精通电子产品的学生,禹诚积极拥抱变革。
她和团队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打造了全国思政示范课程《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设计了很多数字化的趣味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她指导学生自主设计的管道机器人,2022年荣获国际数字化人才创新技能大赛最高奖。数字孪生技术、安全认证系统及仿真软件的应用,打破实训时空枷锁,使学生技能达标时间缩短50%。2023年,她所带班级100%对口就业,12名学生实习期即达企业正式员工水平。
2023年,她牵头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通过“轮课、轮岗、轮训”等行动计划助力教师成长。近年来,禹诚团队已有17名教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5名教师去年获得教育部“工匠之师”境外培训机会。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