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七彩艺蕴 传媒凝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8-29 09:13:43来源:凤凰网陕西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七彩艺蕴,传媒凝光”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将数字教育的星火带到了榆林市横山区第九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媒体赋能五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其传媒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优势,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意课程,帮助乡村地区的孩子们正确认识、使用新媒体工具,提升媒介素养,让新媒体成为他们拓展视野、培养爱好、全面发展的“彩虹桥”,而非禁锢视野的“数字鸿沟”。

此次活动基于团队前期在横山区的深入调研。调研发现,与许多乡村地区一样,第九小学的学生们智能手机接触普遍,但使用方式多局限于娱乐消遣,存在信息甄别能力弱、网络风险意识不足、创造性应用匮乏等问题。同时,孩子们对探索数字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这一特点,“七彩艺蕴”团队为小学生们量身定制了一套集趣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五育融合”课程:

在德育·文明网风活动环节,志愿者们摒弃枯燥说教,精心编排了《小小网民礼仪课》情景剧。孩子们通过扮演“键盘侠”、“谣言粉碎者”、“网络小雷锋”等角色,在欢声笑语中深刻理解了何为网络文明,如何保护隐私、拒绝欺凌,在心中种下了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意识的种子。

在智育·信息侦探活动环节:在《谣言终结者》工作坊中,课堂变成了侦探现场。志愿者们引导学生们围绕一条“本地新闻”,利用平板电脑学习使用搜索引擎、图片反向搜索等工具,一步步追踪信源、交叉验证,亲手揭开谣言的面纱,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鉴别能力。

在美育·小小导演活动环节:本次活动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我的校园我的家》短视频创作课。从脚本构思、手机拍摄到学习使用简易剪辑软件,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四人一组,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下校园的角角落落、伙伴的笑脸、老师的辛勤,创作出了一部部充满童真与创意的迷你纪录片,自豪感溢于言表。

在劳育·数字传承活动环节:团队将劳育与美育相结合,开设了《舌尖上的横山》美食图鉴课。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用手机拍摄家乡美食(如横山羊肉、黄馍馍),并尝试为图片调色、添加文字说明,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特产“代言”,在数字创作中加深了对本土饮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在体育·健康律动活动环节:为避免网络沉迷,团队特别设计了《活力课间》律动挑战。志愿者们将流行的手势舞、健康的网络操带入校园,组织各班进行练习和比赛,并录制视频,鼓励孩子们放下手机,享受线下运动的畅快,树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让我知道,手机不光能玩游戏,还能当画笔、当侦探工具!我学会了做小视频,以后想拍更多关于我家乡的故事。”第九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刘同学举着刚刚完成的作品,兴奋地展示着。

图5

图1

横山区第九小学高校长对活动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高新学院的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知,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启发。他们用新媒体这把‘钥匙’,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内在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这种‘寓教于乐、融教于趣’的方式,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方向。”

此次“七彩艺蕴,传媒凝光”团队赴横山区第九小学的志愿服务,不仅是高校学子回报社会、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将专业所学应用于乡村教育振兴的有效探索。团队成功地将新媒体技术从“娱乐工具”重塑为“赋能工具体验”,为守护乡村少年的清朗网络空间、助力其全面成长贡献了“高新”智慧与青春力量。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