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丰富食品标签信息展示形式,解决食品标签不易识读等问题。(据9月9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长期以来,在市场选购食品时,很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扰:配料表字小如蚁、信息藏得隐蔽、信息字体颜色与包装背景颜色相近……想要看清成分、了解来源,得把包装翻来覆去、眯着眼睛找半天。如今,这种食品信息的躲猫猫游戏有望随着数字标签的推广而走向终结。到时候,广大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专属二维码,就能用手机放大字体、听取语音讲解,甚至查看配料产地、工艺细节、全链溯源等信息。
数字标签借助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破解了传统标签的物理局限,让信息展示从“挤不下”变成“一目了然”,可有效化解传统食品标签的信息盲点,从而让食品信息更透明,让消费者选择更自主。不过,数字标签并不是随意发挥的“广告牌”,其内容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与实体标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广告营销信息不得混入其中,页面不得出现干扰阅读的弹窗,展示内容不可篡改,任何修改都需留痕追溯——这些规定,则为数字标签的可靠性上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锁。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标签有助于重建消费者与食品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过去,部分商家利用标签玩花样:夸大宣传、隐藏不利信息、玩文字游戏,导致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权益受损。如今,数字标签要求信息修改可追溯、展示内容需负责,不仅是对企业行为的约束,更是对诚信经营的鼓励。这项措施推动企业把产品信息说得更清、标得更明,既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倒逼行业自律、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力举措。
数字标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新,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监管理念的进步。用技术赋能监管,以透明推动共治,当消费者能够轻松获取全面、真实的食品信息,他们就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选择者。数字标签让食品信息不再躲猫猫,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明白。当然,一项新机制新措施的落地,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数字标签才能真正发挥预期效果,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纽带。(李英锋)
责任编辑:吕成海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09-09/1546378771.html
编辑:范伟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