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千亩贝母“种”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时间:2025-05-09 08:46:57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吉木萨尔5月9日消息(记者丁安 通讯员周静静 任东升)5月7日,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太阳初升,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随着贝母采挖季正式启动,农户们弯腰翻土、分拣装袋,一垄垄黄褐色的贝母果实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村民在泉子街镇公圣村贝母种植基地采挖贝母 (央广网发 周静静 摄)

泉子街镇山区旱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十分利于贝母生长。贝母易管理、效益高,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产业,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发展乡村振兴、为民致富的重点产业,以合作社为龙头,全力打造全县千亩贝母种植基地,丰富了产业结构,开辟了群众致富新路子,马天俊就是第一批种贝母的村民。

贝母丰收,村民采收忙 (央广网发 周静静 摄)

马天俊种植贝母快7年了,今年家里计划采挖30亩地的贝母,预计每亩干贝母产量在50公斤到60公斤,每公斤价格在700元至1000元,亩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马天俊介绍,种植贝母经济效益好,前年卖了70万元,去年挖的也卖了20万元到30万元。

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镇咳、降压等功效,一般种植三四年后才可以采收,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随着贝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用工需求也随之增加,不少村民在农闲时都会来贝母田里务工,增加收入。

贝母采收工丁俊说:“我们村种的贝母到收获季节了,我们能干二十几天的活,一天110元,这20天能挣2000元至3000元。”

采收的贝母 (央广网发 周静静 摄)

随着贝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效益也日渐向好,2020年村民们一起成立了贝母种植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订单收购”等成熟的运作模式,为社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服务,通过搭建产销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供、销”一条龙对接服务,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确保产业振兴的成果,装进群众的“钱袋子”。

据泉子街镇鑫旺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国荣介绍,现在全镇贝母种植户共有27户,共种植1700多亩地的贝母,今年起挖的有300多亩地。

器械化采收贝母 (央广网发 任东升 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泉子街镇坚持“调结构、建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挥“一村一品”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该乡镇种植贝母、药用百合、红花等中药材达到13000亩。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我们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禀赋,通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示范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乌拉英·库尔班说:“通过中药材的种植,我们将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路。”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