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鼻天鹅 邹懿 摄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一隅 杨雪 摄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在荷花丛中的凉亭小憩,阵阵清风拂来,让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正身处新疆。近日,科普时报记者跟随“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探访这座北疆最大的湿地公园。
“这对疣(yóu)鼻天鹅可是我们的‘镇园之宝’——它们今年成功孵出了6只带着‘玛纳斯户口’的天鹅宝宝!”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坤指着湖中一对疣鼻天鹅,语气中满是自豪。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东距昌吉、乌鲁木齐百余公里,西与石河子、沙湾隔岸相望,面积为47.0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要水源是玛纳斯河。这里正处于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上,即东非—西亚迁徙线,跨越印度洋。每年春季,大批候鸟在此短暂停歇、补充体力,之后翻越阿尔泰山前往西伯利亚繁衍后代;只有鸬鹚、渔鸥等鸟类选择就地“安家育雏”。到了秋季,候鸟们又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来,在这里歇脚补给,再翻越天山奔赴印度洋和东非越冬。
在这些候鸟中,疣鼻天鹅可称得上是生态环境的“环评师”。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极为挑剔,尤其偏好水面宽阔、人类干扰较少、水质优良且食物资源丰富的水域。今年,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越冬的疣鼻天鹅数量突破1000只,其中一对更是连续3年留此过冬,并于今年5月成功孕育6只“本土”天鹅宝宝。疣鼻天鹅的“落户”,正是对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有力认可。
作为湿地公园里的另一道独特风景,水岸枝头密密麻麻站满了鸬鹚,树上搭着一个个鸟巢。自2018年当地观鸟爱好者首次在此发现世界濒危物种侏鸬鹚以来,每年都有成群的侏鸬鹚来到玛纳斯戏水、觅食、“安家”。侏鸬鹚是鸬鹚中体型最小的鸟类,体长45-55厘米,嘴巴比较短,嘴尖弯曲,脖子短而粗,全身羽毛呈深棕色。侏鸬鹚与疣鼻天鹅一样,对环境极其敏感,尤其喜爱洁净水域。
如今这座鸟儿云集的湿地乐园,源于玛纳斯县长达10余年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每年引玛纳斯河不低于966.76万立方米的水补给湿地,同时推进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等多项措施,逐步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截至目前,湿地公园内已记录到315种动物、211种植物。张建坤说:“全疆62%的鸟类,都能在这儿找到踪迹。”
芦苇荡层层叠叠,飞鸟自由翱翔,湖水碧波荡漾,构成一幅宁静动人的自然画卷。不同音色、不同声调的鸟鸣声,拂过苇叶、穿梭其间,汇成一场蓬勃的自然交响——那是鸟儿惬意与欢愉的真情流露。
万类霜天竞自由。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打卡点。“去年,约有19万人次来到湿地公园,现在已经达25万人次了,单日游客最高突破1万人次。”张建坤说,湿地公园“出圈”也带火了周边村庄的垂钓、民宿、餐饮等业态。接下来,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将在持续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努力为周边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条件。
编辑:王月 审编:益申合
编辑:范伟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