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恶意拉踩测评顽疾

 时间:2025-06-23 10:15:22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这款奶粉高温冲泡后结块严重,营养流失肉眼可见。”某短视频平台,在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测评机构镜头前,竞品奶粉在80℃热水中迅速凝结成团,而“恰巧”入镜的委托方产品则顺滑溶解。在评论区,观众纷纷感谢机构帮忙避坑。(据6月19日《法治日报》报道)

测评内容本应是消费者购物前的避坑指南,可助力其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然而当下测评市场却乱象丛生,拉踩测评屡见不鲜,测评黑产沦为有预谋的商业狙击工具,从避坑指南异化为消费陷阱。从美妆产品到奶粉、防晒衣,再到手机、汽车等各类商品,拉踩测评的身影无处不在。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拉踩测评的背后,是测评黑产的野蛮生长。随着测评市场的热度攀升,一些MCN机构和测评博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提供“差评定制”服务。根据品牌方的要求,通过特制灯光、刻意测试等手段,制造出对竞品不利的测评结果。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测评的初衷,也违背了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

根治拉踩测评这一顽疾,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平台方面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完善认证机制与算法狙击。平台可强制标注测评账号的商单合作关系,对未认证账号限流,利用AI识别实验数据造假,建立跨平台测评人黑名单库等。

行业方面应加强自律,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自律准则。推广科学的测评流程和透明的数据披露机制,测评机构应公开测评方法、数据来源及利益关联等与消费者利益攸关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对测评内容产生信任,促进测评行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监管也应充分发挥威慑作用。当前判赔额仍不足以震慑黑产,对恶意拉踩测评应适用惩罚性赔偿,不仅要处罚博主,更要溯源追责背后的品牌方,对委托制作黑稿的企业处以重罚。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测评行业顶层设计,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法规体系,精准界定行业准入资质,统一规范测评流程与技术标准,为行业健康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当然,消费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吸收能力,在浏览相关测评信息时,多方查证、理性决策。不盲目相信测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判断来选择商品。

测评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只有通过平台治理、行业自律、法律监管和消费者自我保护的多方合力,才能让测评黑产无处遁形,让测评内容回归真实、客观,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06-19/1506133042.html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