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阳邻里·2025公益暑托班,一场别开生面的劳模工匠课精彩上演。第七批东阳市非遗——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文亚老师,带着传承非遗的热忱,为小朋友们带来捏塑与拓印的奇妙体验。
课堂伊始,杜老师手持陶泥作品,笑意盈盈地开启讲解。她从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陶泥的特性、捏塑的基本手法,如搓、揉、压,还有拓印的原理,像讲故事般传递给孩子们。“陶泥就像听话的小宝贝,你给它力量,它就变形状”杜老师生动的比喻,瞬间抓住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紧紧跟随,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讲解完毕,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动手。有的小朋友先将陶泥搓成圆球,再轻轻压扁,尝试捏塑小盘子;有的专注于拓印,小心翼翼把模具按压在泥上,期待独特图案呈现。操作中,状况不断,有的陶泥太干易开裂,有的拓印模具没对齐图案模糊。但孩子们没气馁,踊跃举手向杜老师求助。杜老师穿梭在课桌间,耐心指导,“陶泥干了就加点水,像给它喝点饮料”“拓印要轻轻按,再慢慢拿开”,温柔又专业的指导,让小朋友们重拾信心,继续创作。
互动时刻,热闹非凡。小朋友们兴奋展示初步成果,分享创意,“我要捏个有小狗爪的碗,给家里的狗狗用”“我的拓印是小雪花,要送给冬天”。杜老师认真聆听,给予肯定与建议,“这个碗的边再捏薄点,会更漂亮”,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创作热情更加高涨。
经过一番创作,各式各样的作品诞生。捏塑作品里,碗和杯子成为主角。有孩子捏出敞口小碗,碗内印着古朴的花纹;也有孩子捏出圆滚滚的茶杯,盖顶还点缀着小圆点。拓印作品同样惊喜满满,古朴的花纹透过模具印在泥上:有的小朋友拓出蜿蜒藤蔓,藏着夏日生机;有的拓出对称几何纹,透着独特秩序美;还有孩子专注拓印雪花图案,六角形的纹路在陶泥上舒展,边缘虽有些模糊,却像刚从天上飘落般灵动。看着这些作品,杜老师欣慰笑了,小朋友们更是成就感满满。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陶泥作品上,映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孩子们的作品虽带着稚嫩的拙朴,却盛满了创作的快乐,更藏着非遗技艺与童真碰撞出的温暖火花。
这堂劳模工匠课,不仅让孩子们体验捏塑与拓印乐趣,感受非遗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杜老师用耐心与专业,带领孩子们触摸非遗温度,相信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会在孩子们成长中持续发芽、成长,让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等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光彩,让非遗传承在童趣创作中,走向更广阔未来。
通迅员:杨清丽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