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大手拉小手”老兵故事会活动。图为老兵夏长群(前排右)结合自身经历,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讲维稳戍边故事。近日,该中心获得“兵团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朱玉 摄
十师北屯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惠(左二)经常走访了解辖区退役士兵的生活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近日,张惠获得“兵团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图为她在退役士兵赵文斌(左一)家中走访(摄于5月15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三师人民武装部生产营少校政治教导员张辉(右)在喀什市东湖街道荣盛社区向驻村干部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相关情况(摄于6月4日)。近日,张辉获得“兵团拥政爱民模范”称号。 姜文祥 摄
7月28日,“兵团爱国拥军模范”称号获得者、四师可克达拉市华通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萧合秉(前)与同事一起对“可克达拉市双拥号公交车”开展日常检查,保障车辆运营安全。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左洁 通讯员 肖秀锦 摄
7月25日,六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军垦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周文娟(左)为辖区退役军人宣传相关政策。近日,周文娟获得“兵团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罗红(中)在搬运慰问品,为做好八一建军节慰问作准备。近日,罗红获得“兵团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曾维 摄
十一师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干部李强在十一师第三中学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资料图片)。近日,李强获得“兵团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张万珠 摄
从兵团诞生的那一刻起,“军”的基因便已融入血脉、刻入骨髓。历经岁月洗礼,这份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璀璨光芒。
七师一三七团退休职工杜月香坐在缝纫机前,浑浊的眼睛里映着跳动的针线。这台当年她省吃俭用一年才买下的“老伙计”,陪着她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青丝到白发,从粗布棉袄到迷彩作训服,60年来,4000多双鞋垫从她指尖诞生,针脚里藏着“兵妈妈”最细腻的牵挂。
物资匮乏的年代,杜月香将全家每月仅有的2公斤白面,几乎全都留给了战士们。“孩子们,今天吃拉条子!”战士们围着土灶台咽口水的模样,她铭记于心。
一师阿拉尔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该中心副主任罗红的手机号码,是许多军人军属心中的“连心号”。她首创的“24小时云哨兵”服务机制,把她的联系方式变成了一条永不占线的“暖心线”。“军有所呼,我必有应”——这不是口号,是行动。无论是家属就业的焦虑、子女入学的难题,还是老兵创业的迷茫,她都逐一收集诉求,分类处置、跟踪问效,积极为“最可爱的人”解决后顾之忧。
罗红常说:“我们多做一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就多一分。”当看到老兵们抚摸着“光荣之家”牌匾落泪时,她知道自己的付出都值了。
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可克达拉市华通运输有限公司的公交车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车身醒目的拥军标语,是该公司总经理萧合秉对子弟兵无声的致敬。
萧合秉的拥军情,始于对政策的学习领悟,更化作了滚动的车轮:家住偏远团镇的“准新兵”,他主动接;退伍返乡的老兵,他协调车辆送;与武警支队签订的应急保障协议,是他随时待命的承诺。
车轮滚滚,承载的不仅是乘客,更是社会对军人的尊崇与感恩。日均300名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受益,八一建军节当天1500人次共享荣光,每年近45万元的投入,是他用行动记下的“拥军账本”。
兵团企业将拥军基因深植发展血脉,成为国防建设的钢铁脊梁。
从极寒的北塔山到缺氧的昆仑之巅,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旗帜始终飘扬在边防一线。国道219线、昆仑山腹地八号公路项目……一条条国防动脉在他们的汗水中贯通;洪水阻断道路时,他们的抢修机械总是率先抵达;部队急需保通时,他们的工程队连夜驰援。在帕米尔高原,他们与边防官兵并肩奋战,建成新疆难度最高的水电站一号桥,为中巴经济走廊打通钢铁动脉。
新疆通联运输有限公司的司机们,是驰骋在“生命禁区”的英雄——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气稀薄,道路艰险,他们累计承运部队保障物资83.16万吨……
站在历史坐标上回望,兵团的双拥故事,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由千万个这样的“瞬间”汇聚而成:是杜月香为战士们制作的鞋垫里的艾草香,是罗红手机里24小时满格的信号,是公交车座位上的“军人专座”标识,是高原公路旁军民共饮的一壶水。
当暮色四合,哨所的灯火与团场的星光交相辉映。这光芒,穿透寂静的夜空,映照着军人挺拔如松的坚毅轮廓,流淌着军属倚门望归的绵绵深情,跃动着建设者挥汗如雨的无悔身姿,也绽放着职工群众心手相连的真挚笑容。(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彤彤)
责任编辑:李媛媛 李雪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