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赓续血脉传薪火 双拥深情助振兴

 时间:2025-07-03 09:35:20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白塔河清波如练,蜿蜒流淌过皖东大地。作为母亲河,她深情滋养着天长这片浸透热血的红色土地。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新四军将士曾在这里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抗战丰碑。如今,这里的干部群众将这份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视为最珍贵的财富,正以一群宣讲人的坚守、一本军属证的温情、一颗“金果子”的希望为生动注脚,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一群宣讲人,矢志不渝赓续红色基因

“我参加新四军后第一仗,我们班开火结束就撤退,别的班跟上继续打,打完就走、绝不恋战……”4月30日,在天长市金集镇初级中学“书香校园”艺术节的报告会上,百岁抗日老战士高维田讲述1943年他首次参加战斗,与战友们伏击日伪军的故事。

在天长市金集中学“书香校园”艺术节上,百岁抗日老战士高维田为青少年赠送红色书籍。天长市关工委 供图

在天长市金集中学“书香校园”艺术节上,百岁抗日老战士高维田为青少年赠送红色书籍。天长市关工委供图

近年来,天长市以“五老”代表、功臣模范、退役军人思政指导员等组成的“红色宣讲团”,常年活跃在学校、机关和社区,用亲身经历讲军史、党史,讲奋斗史,让“红色课堂”从书本走向生活。

一本军属证,方寸之间承载鱼水深情

近日,天长市广陵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军属蒋玉朝的家中,送上了蒋玉朝在边疆服役16年的儿子蒋春鹏荣立三等功的喜报和5000元奖励金。

蒋家客厅全家福的相框里珍藏的两本“军属优待证”引人注目。“政府对我们军属的关爱看得见、摸得着,每次翻看小本子,就觉得儿子守卫边疆非常值!”蒋玉朝取下军属证,轻抚证书深红色封面说,“其实免费乘坐公交、免费参观旅游景点对我们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体现了政府对军人军属的尊崇。”

正是这饱含温情的“军属证”,它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成为见证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双拥信物”。2023年4月,天长市编号为“0001号”的军属证作为安徽省首张军属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一颗“金果子”,水乡“珍珠”映照振兴画卷

皖东革命老区——铜城镇龙岗社区,这里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所在地。盛夏季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连片芡实塘宛如铺展的绿色绸缎。一张张如桌面般大小的巨型绿叶下,孕育着一颗颗饱满的“小珍珠”,这就是“水中人参”——芡实,又称“鸡头米”。

作为芡实重要产地,龙岗社区标准化种植基地已扩大至5000余亩。得益于引入高效冷链物流覆盖全国,鲜嫩水灵的“龙岗芡实”以最优状态送达全国各角落。

“2024年,我们合作社芡实产量达到2600吨,总产值突破1.2亿元。”龙腾芡实经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役军人王春祥高兴地说,小小芡实果不仅成了就业“香饽饽”,更成了致富“金豆豆”。如今,“尝芡实美味、忆革命烽火”已成为龙岗文旅新名片,“龙岗芡实”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岗社区获得首批“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的殊荣。这些成果映照着老区人民不等不靠,追寻美好生活的决心与奋斗足迹。

夏日里,一辆辆旅游大巴驶入龙岗抗大八分校停车场,一批批学员入住龙岗党校……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浸染的沃土,正续写着新时代“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振兴篇章。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