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实践:“小推车精神”走进新时代

 时间:2023-05-24 09:35:52来源:解放军报

当年“车轮滚滚”支前忙 今朝“行业拥军”路子宽

“小推车精神”走进新时代

——江苏省徐州市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实践的启示

■牛庆怀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倩

拥军支前聚焦部队练兵备战

头等大事一天都不能等

前些天,江苏省徐州市下辖新沂市双拥工作负责人韩杰带领交通局工作人员、相关街道和村委干部专程赶到第71集团军某部现地勘查,现场办公。原来,该部因训练和战备需要,提出拓宽营区门前的战备路。

该部移防进驻之初,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重型装备多,进出各营区的道路亟待维修;一是装甲训练跑道部分地段被占用。新沂市委市政府领导了解情况后当场表态:“支持部队解决好战备训练难题是头等大事,一天都不能等。”第二天工程队进驻开工,很快打通了装甲训练跑道。

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兵力60余万人,支前民工达543万余人,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比例高达1∶9.05。陈毅元帅当年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进入新时代,作为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徐州市所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代管县级市大力传承和发扬“小推车精神”,拥军支前工作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著名的“十人桥”精神发源地,就在新沂市。淮海战役期间,10名新沂勇士用肩扛木梯保证部队渡河。这些年,徐州市9次、新沂市2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忠德介绍,全市各地都有一份拥军支前“解难清单”,挂账销号从不拖延。去年,云龙区为空军某部扩建重修一条战备要道,7根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大型装备车辆从此畅通无阻。

智力拥军助力基层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办成特色案例

2020年7月,东部战区海军徐州舰声呐兵、中士傅莉辉经过2年半学习和考核,获得徐州工程学院专科学历,同年9月又报考了专升本。如今,实现学历升级的他,已经成长为专业骨干。

2016年初,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舰签订官兵学历教育协议,探索“智力拥军、送学上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送学上舰’并不容易。”徐州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唐翔回忆,按照江苏省成人教育相关规定,报考者首先要有江苏户籍,徐州舰虽以徐州命名,但舰上官兵来自全国各地。2016年6月,徐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授予海军徐州舰全体官兵“徐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户籍难题迎刃而解。

当年,淮海战役支前,军地双方提出“把民工队当成学校办”的口号,运用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如今,智力拥军助力“把军营办成大学校”,以新的传承续写新的篇章。

徐州舰经常出海执行战备训练任务,徐州工程学院因“舰”制宜打造线上线下并用的混合教学模式。“这几年,我们不断推进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助力徐州舰官兵从学历升级向能力升级的转型。”该院计算机学院教研室主任孙金萍说。

截至今年4月,徐州工程学院已为徐州舰培养大学生士兵293人,其中24人次立功受奖,117人次被评为先进。更令人欣喜的是,徐州工程学院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还入选教育部高校继续教育特色案例。

退役军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志愿行动一群带动一片

“各位居民切记牢,防火防盗不能忘……”每天晚上入睡前,徐州市云龙区昆仑社区的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郭述福,总会雷打不动地在社区安全巡查,提醒居民关好门窗,确保用水用电安全。

郭述福今年66岁,是老兵志愿服务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在昆仑社区,像郭述福这样的退役军人还有不少,他们依托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参加各项志愿服务行动,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退役军人搭把手,社区治理更高效。”云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原局长吴书强解释说,“我们聚力打造‘荣戎融’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退役军人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服务主体。”

当年,淮海大决战,“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支前”。如今,一人辐射一群,一群带动一片。“退役军人及家属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形成‘荣戎融’模式并在全市推广。”昆仑社区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袁龙旭说。

放眼整个徐州市,退役军人身先士卒,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淮海战役”。令人欣喜的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军民,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广大军民生活工作更加舒心、更加安宁、更加幸福。走进徐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布置的“戎耀徐州”主题展厅,可以看到,“尊崇荣誉、集聚戎耀、全面融合”的经验和做法正在多维度展现。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英雄名字融入城市印记

58年前,一名战士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纵身一跃,用年仅23岁的生命掩护了现场12名民兵和武装干部。他就是驻徐州某部工兵连战士王杰。

58年后,走在徐州市街头,随处可见有关王杰的城市印记。王杰广场、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王杰邮局、王杰社区、王杰派出所……在这座英雄的城市,王杰精神的基因在传承,王杰精神的血液在流淌。

2021年9月29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布,王杰精神名列其中。王杰精神的爱民情怀与小推车精神的拥军情怀相映生辉,奏响新时代双拥的华彩乐章,成为徐州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色品牌。

王杰纵身一跃的雕塑前,王杰小学校长李令斌告诉记者:“王杰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也是时代的英雄。时代在变化,但我们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不能变,传承王杰精神的任务不能变。”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2020年8月,王杰派出所所在的云龙分局成立了“警营王杰班”。这个班由王杰生前所在部队退役的52名民警组成。他们立足本职,努力当好“两不怕、三不伸手”王杰精神的讲述者、传承者、践行者。

走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我们更为“英雄传人”传承英雄精神的点点滴滴而感动:每年新兵入伍,第一件事是参观“王杰事迹陈列馆”,读第一本书是《王杰日记故事选》,上第一堂课是“弘扬‘两不怕’精神,当好王杰传人”。

军地时评

紧盯“三后”办实事 聚焦“三前”强保障

■江苏省徐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韩冬梅

5月6日,北京市朝阳区双拥办深入驻军部队召开“2023年度军人子女入学政策宣讲会”,现场气氛热烈。专业人士评价,教育拥军通过专门化优待、专业化讲解、专场化服务构建了环环相扣的高效工作链条。

前不久,广东省中山市拥军支前红旗服务队授旗仪式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据悉,这一支平时服务地方应急救援、战时服务拥军支前的社会化、公益化志愿服务队伍,将成为助力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有生力量。

一北一南,两条双拥新闻告诉我们:从紧盯军人“后路”“后院”“后代”办实事,到聚焦“前线”“前沿”“前哨”解难题,拥军支前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

今年3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双拥系统发挥双拥优势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常态化抓好“三后”落实,创造性抓好“三前”保障,对徐州这样一座全国双拥模范城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紧盯“三后”办实事,必须用好双拥平台、发挥双拥优势。这几年,军转安置的徐州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去年写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蓝皮书》;实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程效果明显,就业服务、保障就业质量持续完善,军属的融入感、归属感不断提升;严格落实相关优待政策,尽可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军人子女倾斜。越是纵深推进双拥工作,越是深刻感到,“三后”问题年年有,只有常态化抓好落实,才能确保让广大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

聚焦“三前”强保障,必须坚持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的无缝对接。徐州围绕全力保障“前线”、全力支持“前沿”、全力服务“前哨”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某部跨区机动演习,地方保障一路同行;集结装载,铁路部门启动国防应急保障机制,装载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半;铁路输送,沿途百余家餐饮企业及时供应热食;摩托化机动,交管部门实时通报路况信息,高速公路全程开启绿色通道。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着眼国家战略和部队所需,立起向战为战导向,全力推动地方生产力、发展创造力、社会凝聚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升。

凤凰山下,淮海战役纪念塔巍然耸立。历史不曾封存,精神始终闪亮。双拥,永远激荡着徐州的城市记忆,标定着徐州的情怀坐标,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后”不落后,“三前”更向前——放眼未来,徐州人有信心有能力把拥军支前工作做得更好。

一根竹竿的启示

■江苏省徐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魏兴云

莱东、临沂、邳县、徐州、萧县、宿县……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有一根刻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竹竿格外引人注意。竹竿约三尺长,上面刻有88个地名,是国家一级文物。它的主人是曾经担任山东省莱阳市西陡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唐和恩。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唐和恩主动报名支前,并担任村支前小队队长。

寒冬时节,支前小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在战斗间隙,唐和恩把途经的每一个地方都刻在这根小竹竿上面。这根小小的竹竿不仅记录了支前小队横跨山东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的行军路线图,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的制胜“密码”。淮海战役结束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支前功臣”,并荣获“华东支前英雄”称号。

每当面对这根小小的竹竿,似乎都听到它向我们发问:“如果战争再次来临,你会像唐和恩一样支前吗?”我和同事们的回答毫不犹豫:“一定会,因为当年已经有千万个唐和恩做到了,今天的我们一定会像当年的他们一样!”

烈士墓前的誓言

■江苏省徐州市退役军人 孙宜方

今年清明节,人们又一次来到王杰烈士陵园,追思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花篮、花环,摆放在王杰烈士墓周边。

王杰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祭奠队伍中,王杰生前所在连指导员戴凡博,带领连队战士正用毛巾仔细擦拭墓碑。王杰纪念亭前,当年被他用生命掩护获救的12名民兵之一、原张楼“王杰民兵地雷班”班长李彦清,正讲述王杰当年的英勇壮举。

每年清明时节,李彦清都会与家人一起,前来为王杰扫墓。

再次走进王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3月底这里就迎来祭扫高峰,每天来祭奠和扫墓的人数达5000余人。在讲解员引领下,人们驻足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前,在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前凝视。置身其中,我一次次凝望他的珍贵遗物,一次次感悟他的伟大精神。作为一名退役老兵,站在王杰烈士墓前,我暗自宣誓:“若有战,召必回!”

“拥军车”开辟新线路

■蔡广银 文/图

前不久,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曹迎军、倪振娥夫妇与女儿曹恒一起,来到武警江苏总队徐州支队邳州中队新搬迁的营区。该中队新营区距离城区较远,曹迎军夫妇得知后主动提供车辆,为中队开辟“拥军车”新线路,专门用于周末接送官兵往返市区、营区。

历史回响

●淮海战役纪念馆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的淮海战役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2003年5月扩建,2007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2021年7月1日再次全面提升改造后重新开放。

1995年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1月,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王杰烈士陵园

始建于1967年,位于江苏省邳州市运河街道张楼社区,总占地面积59亩。

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编辑:WJ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