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垫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5-04-30 08:51:47来源:央广网

奋力攀“高”,“峰”景独好。近年来,重庆垫江县高峰镇坚持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理念,紧扣乡村实际,紧贴群众需求,坚持以文化人、德润人心,推动乡村文化和乡风文明大提升。通过雷竹等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活动、非遗传承等多元路径,实现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

实施“三项赋能”激活乡村活力

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高峰镇将文化元素植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依托2000亩柑橘、1000亩雷竹等产业资源,带动群众务工1100余人,收入420万元。其中雷竹产业亮点突出,种植大户赵勇在红星村、建兴村等四地建立720亩雷竹基地,批发销往成都、贵州、上海等地,全年累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72万元,创造就业岗位90余个,实现人均增收约8000元。在传统销售基础上,创新与本地抖音达人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实现电商销售雷竹1吨。通过“春季挖笋体验活动”,带动游客参与农事体验,村民可通过向导服务、工具租赁等实现多元增收,并带动周边农家乐、土特产销售。

村民们把雷竹装载上车(龚长浩 摄)

同时,实施道路体系建设、薅秧歌广场扩建等0余个项目,建设完善特色民宿、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建设。在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举办“乡村振兴影像寻访”等文化活动20场次。以塆院治理为小切口,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院规院约等,开展“最美塆院”月评选活动,提升巩固乡村治理成效。

打响“三张名片”擦亮文化品牌

垫江县高峰镇深挖乡土文化底蕴,着力传承弘扬市级非遗“高峰薅秧歌”,新增4名传承人,推出精品曲目《薅出幸福薅出歌》,积极申报“高峰薅秧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峰镇还联合高校打造“垫江县乡村振兴教学基地”“大井党校”,升级建设“垫江县文艺创作基地”,组织县内13个艺术家团体入驻开展“月采风、季展演”活动;建设30亩农耕文化体验展示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农事体验、农耕研学等活动,积极申报承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规划建设3公里“龙溪河二十四望娘滩”滩河文化长廊,围绕大井村寇家坝“母子井”打造孝道文化展示点。

聚焦“三个引领”深化乡风文明

高峰镇以文化为纽带,凝聚乡风文明向心力。在红岩精神的引领下,当地邀请红岩烈士陈鼎华亲属走进院坝讲述红色故事,组织镇村党员上专题党课,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聚焦榜样示范引领,以“一塆院”两劳模为载体,广泛宣传大井村寇东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寇娟娟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事迹,邀请她们回家分享创业经历和奋斗精神;聚焦党员先锋引领,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等,发挥党员在急难险重、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先锋作用,引领群众见贤思齐,推动乡风文明向上向善。

据了解,高峰镇大井村获评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与“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下一步,高峰镇党委、政府将继续紧扣全县“乡村振兴示范镇”这一定位,紧紧围绕“一镇三地一区”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