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 来源:央视截图
近期,我国不少地方冒出一种“颜值颇高”的植物——紫色的茎秆亭亭玉立,成簇的白色小花簇拥在枝头,看着十分讨喜。可别被它的外表迷惑了!这种看似无害的植物,实则是臭名昭著的“生态杀手”——恶性杂草紫茎泽兰。
作为全球外来入侵植物“黑名单”的常客之一,紫茎泽兰正悄悄在我国西南等地“开疆拓土”,可它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偷渡”而来
紫茎泽兰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美洲植物。从19世纪开始,紫茎泽兰逐步“偷渡”全球。1826年,它第一次离开故乡,被带往英国作为观赏植物,很可能是用于装饰壁炉。大约在1860年,它又被带到了美国,1875年到达澳大利亚。至少在1924年,它被正式记录入侵了印度,但实际入侵时间可能更早10年左右。此后,紫茎泽兰在南亚至东南亚迅速扩散。1940年,我国云南勐(měnɡ)海首次发现该植物,推测是通过缅甸边境入侵的。如今,紫茎泽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台湾、湖北、四川和重庆等地。
紫茎泽兰能适应多种生境,包括草场、林地、公路沿线、农田和居民区。这些高几十厘米至两三米的植株,正沿着河岸、公路和铁路扩散,以每年约20千米的速度向北和向东蔓延。
紫茎泽兰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环境中,耐受温度范围为-11.5℃至35℃。模型预测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更适宜紫茎泽兰生长,其扩散范围可能延伸至甘肃、宁夏、陕西和河南等较北地区。
危害极大
这种看似美丽的植物,在《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中已被列为最严重的恶性入侵物种。
紫茎泽兰含有毒素,对误食的人和动物均有毒害,某些牲畜尤为敏感。其毒性症状可能延迟出现,如长期采食紫茎泽兰的马匹,数年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严重气喘,最终伤及肺部造成水肿和出血,引发死亡。
研究表明,紫茎泽兰的毒性主要来自三种泽兰酮的混合物。这些物质会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导致DNA和蛋白质损伤,破坏细胞结构和通透性,降低细胞存活率。此外,紫茎泽兰还会向土壤释放泽兰酮等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化感作用”。同时,它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能力极强。
由于上述特性,被紫茎泽兰入侵的牧场无法放牧,农田肥力下降,生态系统看似郁郁葱葱,实则物种单一,沦为生态贫瘠的“绿色荒漠”。
急需加强防治
紫茎泽兰繁殖能力极强,既可通过地下茎萌发新株,又可通过带冠毛的种子随风传播。单株紫茎泽兰可产种子数万粒,最高可达10万粒。目前其入侵范围仍在持续扩大。
因此,急需重视紫茎泽兰的防治。对于小面积零星分布的紫茎泽兰,可采用人工挖除方法,但需确保整株清除以防再生;大面积发生时则需采用化学防治。部分生物防治方法已初见成效。将入侵物种资源化利用的策略也值得考虑,如利用其提取物抑制真菌和害虫,但须警惕资源化利用可能导致人为引种和扩繁,造成反效果。
除生态危害外,紫茎泽兰还存在火灾隐患。紫茎泽兰在枯萎后,干叶片不易脱落且易燃,一旦燃烧火势迅猛,极易引发森林大火。因此,需要加强防火巡查,及时清理干枯植株。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