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指甲盖是指黑洞的哪方面尺度。从现在科学对黑洞的认知来看,黑洞实质是指一个曲率无限大、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不管这可黑洞质量有多大,这个奇点都是无限小,因此如果是指黑洞这方面的性质来说,就不存在指甲盖这么大的黑洞。
但黑洞还有另一个可测算性质,就是黑洞会围绕着这个奇点,形成一个球形空间,这个球型的边界就是黑洞视界,又叫事件视界,是人类可认知事物与不可认知事物的分水岭。在这个视界之外,是人类可观测可认知的;一旦进入了这个视界,一切都化为乌有,连光也无法逃逸,人类现代物理理论在这里失效,因此无法认知。
理论上所有进入这个边界后的任何物质,包括光,都被吸进了那个无限小且具有无限曲率的奇点里了。
事件视界又叫史瓦西半径,半径大小是与黑洞质量成正比的。计算史瓦西半径的公式为:R=2GM/c^2。这里的R表示史瓦西半径,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表示天体质量;c代表光速。根据这个公式,知道了黑洞质量,就可以计算出史瓦西半径大小,反之,观测到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大小,就可以计算出这个黑洞质量。
太阳这么大质量的黑洞,史瓦西半径约3000米。如果说指甲盖大小的黑洞,是指这个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大小,那么就可以计算出这颗黑洞的质量。但指甲盖大小也不同,大人与小孩、男人与女人、大拇指与其他指头的指甲盖大小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只能大致确定一个参数,这个指甲盖约为1厘米。
也就是说,这颗黑洞的事件视界直径为1厘米,那么,史瓦西半径就是0.5厘米。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史瓦西半径0.5厘米的黑洞,质量约为3.37*10^24kg,这个质量约为地球的0.56倍。地球质量约为5.965×10^24kg,如果被压缩成一颗黑洞,其史瓦西半径约为0.897cm。
根据现有理论,这种黑洞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至少现在还没有发现这种黑洞存在。现在的理论认为,黑洞只有两种,要么特大,要么极小。
超大质量黑洞有两种,一种是宇宙初期,巨大的星云直接坍缩而成,经过亿万年吸积越长越大,直到今天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万乃至上千亿倍;一种是大质量恒星毁灭后留下的尸骸,至少要3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演化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之后在核心留下一颗约3倍太阳质量以上的黑洞,这种黑洞最小的约为太阳质量的两三倍,最大的约为太阳质量的一两百倍。
迄今发现最小的恒星级黑洞质量为太阳的3倍,坐落在麒麟座方向,被称为“独角兽”黑洞,距离我们仅为1500光年;最大恒星级黑洞是于2023年11月23日发现的,科学家们通过引力波观测,发现两个恒星级黑洞合并,原始黑洞质量分别为太阳的137倍和103倍,合并后最终形成一个巨型恒星级黑洞,质量约为太阳225倍,该事件代号为 GW231123 。
这种“巨型”恒星级黑洞,相比那些坐落在星系中心的黑洞,就是小儿科的小儿科了,这些星系中心黑洞,最小的也有数百万颗太阳质量。比如银河系核心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440万倍,仙女星系中心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1亿倍,M87星系中心黑洞质量约为太阳65亿倍,TON618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407亿倍等等。而坐落在凤凰星系团中心的凤凰A(Phoenix A),质量则达到太阳的上千亿倍,是迄今发现质量最大的黑洞。
有理论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大量大爆炸初期遗留下来的微型黑洞,又称作量子黑洞或迷你黑洞,史瓦西半径小于1纳米。甚至有理论认为,这种黑洞或是暗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为止,尚无任何观测证据。
而地球这种质量的天体,是无法被压缩为黑洞的,因此,理论上并不存在这种质量的黑洞。但既然有人硬要问这样一个问题,那我们就事论事来讨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的科普话题。
在宇宙中,黑洞就是顶级老大,或者说是天体死亡后的顶级尸骸,但这种尸骸死而不僵,还会诈尸,不管多厉害的天体遇到了也只有被吞噬命运。因此,虽然一个只有0.5厘米的小黑洞飞来地球,也将是末日来临,毁灭将无可避免。
通过科学建模,我们来描绘一下这个末日是怎样降临的:
星际天体的典型速度约在每秒50~200公里范围,假设这颗黑洞进入太阳系的速度为每秒100公里,忽略掉太阳引力对黑洞的拉扯作用,也忽略因各大行星引力摄动对黑洞轨道的干扰,以及途径小天体和尘埃被吸积的干扰,一直按每秒100公里的速度直冲地球而来,会怎样呢?
这种速度从1光年半径的奥尔特云带飞到地球需要耗时近3000年。也就是说,这颗黑洞现在进入了太阳系,地球还可侥幸存活近3000年。
但此时影响已经发生了,不过前期的影响与一颗正常天体的闯入没多大区别,主要是引力摄动导致天体轨道发生改变,一些靠近的小天体被黑洞吞噬或引力抛射,可能导致奥尔特云带的彗星、小行星飞往内行星的概率大大提升,增加地球受到撞击的机会。
问题是如果这颗黑洞朝着地球直奔而来,凭着每秒100公里的速度,这些被黑洞引力抛射的小天体未必能先于黑洞到达地球。因此,可以说这些影响可被人类观测到,但并不一定直接影响到。
一直到这颗黑洞进入到木星轨道后,对地球的干扰才逐渐明显起来。这时的主小行星带小行星的轨道已经完全混乱,那些被黑洞引力抛射速度快于黑洞本身飞来速度的小天体,很可能导致地球被撞的几率大大增加。虽然黑洞引力与同等质量天体是一样的,但由于其体积超小,形成的潮汐力梯度是普通天体的百万倍,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这种梯度影响越来越大。
黑洞对地球的潮汐力影响,导致地球轨道离心力增加,地球自转轴倾角变化加剧,季节紊乱,气温急剧升高,极地冰盖迅速融化。但由于黑洞过来的速度太快,从木星轨道到达地球只有七八十天,人们来不及感受到这些变化,毁灭就突然到来。
当黑洞到达距离地球只有一个天文单位(约1.5亿公里)时,影响骤然加剧了。
此时黑洞到达地球的倒计时只有17天,随着时间推进,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异常,主要是黑洞引力会导致的地球离心率、近日点与远日点温差、地表水蒸发、农作物绝收、小行星撞击增加等,但这些后果来不及显现,只能看到海水潮汐越来越大,沿海城市被冲天海浪周期性淹没,地表温度日益升高,生态开始崩溃。
第5天,黑洞距离地球约1亿公里,地球平流层臭氧完全被破坏,紫外线辐射致死量超限,地球气温逐步上升,到第10天上升15°C,生物从零散死亡到大面积死亡。
第12天,黑洞距离地球约5000万公里,全球电网因磁暴瘫痪,地表温度升至50°C,人类和生物大量死亡;随后黑洞吸积盘释放的X射线功率越来越强,电离了平流层臭氧,紫外线强度越来越大,地表生物DNA损伤率不断攀升,被照射动物不断死亡;月球轨道偏心率超0.9,表面潮汐隆起高度达1公里。
第15天,黑洞距离地球2000万公里,潮汐力导致地球形变,海洋潮差增至80米,沿海城市被周期性淹没;高层大气以每秒10^15kg的速率被不断剥离;海洋pH值降至4.5,所有海洋生物,包括仅存于深海热泉的极端嗜热菌(如Strain 121)因水温超过150°C而灭绝。
第16天,黑洞距离地球约1000万公里,潮汐力使地球变形加剧,赤道直径膨胀8公里,两极被压缩5公里,引发遍布全球的里氏7级以上地震和火山大暴发;大气加速逃逸,大气压降到50kPa,哺乳动物因缺氧全部死亡,海洋迅速蒸发,所有多细胞生物全部灭绝;随之,最后幸存的地下微生物(如耐辐射奇球菌)灭绝。生命从此在地球消亡。
月球被撕裂,碎片形成环绕地球的临时环系,表层岩石以每秒1公里速度坠入地球,形成地球全球火流星。
第16.5天,距离地球约700万公里,地球出现解体前兆,随着不断靠近,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加剧,距离100万公里时,地球两极物质开始喷射,岩浆喷发覆盖地表70%,两极喷发物质形成等离子体喷流,达到每秒800米,形成长3万公里的硅酸盐等离子体流。
第16.9天,黑洞到达地球洛希极限(约9500公里),地球全部解体,地壳碎裂成100公里大小碎块,地核暴露,形成铁镍流体高速抛射,地核压力骤降引发超新星式爆炸,抛射物质形成温度500万K的初级吸积盘。
第17天,黑洞与地球融合,30分钟内地球全面解体,形成初级吸积盘;5小时内形成围绕黑高速吸积盘,宽度可达300公里,内沿转速达到光速的10%,外沿转速达到每秒数千公里,物质高速碰撞摩擦,形成喷射流和强光、X射线、γ射线,辐射峰值时亮度达到太阳10亿倍,温度达到1.2亿K。
黑洞要完全吞噬掉地月残渣需要多久,现有理论无法确定,或者需要数天,或者需要数千万乃至上亿年。由于黑洞吃相难看,并不会将物质囫囵吞枣全部吞下,而是一边吃,一边不断以能量辐射和喷射流方式向太空转移质量,这些损失的质量约为21%,这样最终地月被完全吞噬后,黑洞质量长大到地球质量的1.36倍,成为一颗史瓦西半径约为1.22cm的黑洞。
这颗黑洞没有了吸积盘,就很难看到了,除非通过引力透镜方式观测。黑洞将继续影响着太阳系的命运:
如果这颗黑洞从此留在地球轨道的话,由于其质量加大以及潮汐力作用,将引发行星轨道渐进性偏移,金星和火星环境气候条件会发生很大改变,小行星撞击的风险激增;如果继续在太阳系游走,最终将吞噬掉太阳系所有星球,包括太阳。
以上描述,只是假设一颗0.56倍地球质量黑洞,高速闯入太阳系,并直通通来到地球的简单线性描述。事实上,真有这样的黑洞闯入,是不会这样直通通过来的。在各大天体引力作用下,很可能要走许多弯路,也可能一路吞噬各种小天体甚至行星,这样来到地球的时间会更晚,人类感受到的灾难和恐惧会更多,但又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等待着死亡降临。
如果真有一颗这样的黑洞闯入太阳系,可以断定就是太阳系的末日。不过,这种事情至少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会发生,该吃吃该喝喝,本文只是给大家送上一个科普话题。本文属于通俗科普,并非严格科学论文,因此一些计算描述并非精确,欢迎批评讨论。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