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张同祥:让红色地标在田野间“活”起来

 时间:2025-07-29 08:45:12来源:我言新闻

在射阳县临海镇,一块块镌刻着红色印记的地名标志如璀璨星辰,镶嵌在田野间、公路旁、沟渠畔。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红色地标,不仅是岁月的坐标,更化作流动的红色实境课堂。这一切,都凝聚着“中国好人”张同祥倾注的满腔热忱与心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射阳县临海镇作为盐阜地区重要的敌后根据地之一,见证了新四军及华中工委无数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该镇15处红色遗址犹如历史的无声证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过往。然而,随着时光流转,部分遗址逐渐被岁月的尘埃掩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海人,张同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深知这些红色遗址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珍贵财富,必须让它们重焕光彩。

为挖掘临海红色历史,张同祥踏上了探索之路。他不惧寒暑,走村串户,挨家挨户拜访当地老人,耐心倾听他们讲述尘封已久的故事。老人们回忆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段经历,都成为他探寻历史真相的宝贵线索。2022年,在“中国好人”、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的全力协助下,张同祥的探寻工作迎来新突破。徐振理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不仅为他提供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带着他实地考察,指导他如何从历史文献与民间传说中抽丝剥茧。两人常常为了考证一处遗址的准确位置,在荒草丛生的田野中穿梭数小时,对照地图和史料反复确认;为还原一段历史事件的全貌,他们查阅无数档案,与多方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力求让每一处红色地标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确定15处红色遗址后,张同祥面临着建立红色地名标志的资金不足、选址艰难、技术瓶颈等问题。在资金上,临海镇政府给予大力支持,盐城钢铁商会等热心企业多方帮助;在技术难题上,他和徐振理共同研究市内外先进的标识设计理念,结合临海本地特色,设计出既庄重又接地气的红色地名标志方案。选址过程中,张同祥带领银发志愿服务队队员不辞辛劳,深入田间地头、乡间小道,综合考量交通便利性、人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最终将红色地标精准地安放在村庄入口、交通要道、桥梁边侧,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如今,“新四军第三师驻扎地‘五垛庄’”“宋公堤与华成堤连接处”“红色‘笆斗山’”“阿英在华成”“八大家被服厂”“大众牙刷厂”等10多处旧址前,崭新的红色地名标志巍然矗立。这些标志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一部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处地标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都蕴含着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滋养着无数后人的心灵。

近年来,临海镇的红色地标吸引众多新四军后代前来寻访。他们聆听着张同祥生动的讲解,眼中常饱含热泪。安徽的新四军烈士的女儿安桂芳到临海参观红色遗址后哽咽道:“父亲牺牲时我还未出生,今天站在这里,终于感受到了他当年的热血与信仰。”这些红色地标同时也成为游客和返乡人士的热门打卡地。从海南归来的退休干部朱选成感慨:“和家人一起探寻这些红色地标,仿佛穿越回那段峥嵘岁月,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家乡越来越好。”大学生黄越在打卡过程中深受触动:“这不仅是对红色历史的重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要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这些瞬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回馈家乡。”

记者感言:张同祥用执着与坚守,让红色地标成为临海的崭新名片,更打造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让红色基因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代临海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这些闪耀在田野间的红色地标,将继续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陆荣春 通讯员:周吉余 范贵银

编辑:梁鹤龄 李艳 胥文菁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