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直播拆盲盒围猎未成年人

 时间:2025-06-18 08:56:38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深夜11点,某直播间弹幕飞滚:“求求了让我欧皇(意为运气特别好)一次吧!”“吹口仙气再开一包”……弹幕之下,“已下单”提示闪烁不停。如今,网上直播间已经从卖盲盒变为拆盲盒,并且将未成年人当作重要的消费群体。同时,主播还利用精心设计的玩法和话术,引诱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据6月16日《北京晚报》报道)

据悉,时髦玩具、毛绒公仔、便签、签字笔……直播间拆盲盒的对象,从卡牌、文具到潮玩,几乎都是孩子们热衷的商品,时下热卖什么就拆什么,孩子追捧什么就拆什么。看直播拆盲盒,有的孩子甚至花掉七八千元。不少小朋友直言,喜欢直播间现拆的刺激感。

直播拆盲盒本质上就是饥饿营销。借助媒体报道来看,为了诱导孩子消费,直播间的主播都有一套相似的话术。例如,用言语制造稀缺感,是直播的第一步;当孩子们进入直播间下单、屡次拆卡不中时,主播就会暗示福利在后面。事实上,在直播间购买了主播承诺必含高稀有卡牌的所谓“福利包”,很可能开出的全是普通卡。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在《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须依法取得监护人同意,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沉迷。但是,有的直播间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如虽有“未成年禁止购买”标识,但在实际销售环节,商家并未核验购买者年龄。

直播拆盲盒围猎未成年人的现象亟待引起重视。一方面,平台应尽到监管责任。依据电子商务法,平台须履行审核义务(核验商家资质、商品合法性)和监管义务(处理投诉、抽检商品)。互联网平台可通过设置账号注册最低年龄限制、实施内容分级管理等措施强化源头管控,既规范直播行为又规避未成年人被不良直播内容所伤。

另一方面,家长须尽到监护责任。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沉迷盲盒之类的买卡拆卡行为。通过相关判例来看,有的未成年人擅自使用亲友手机在直播间下单,监护人并不知情,但发现后仍疏于管教,致使损失进一步扩大,故监护人应承担监护不力的过错责任。

此外,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明显带有赌博性质的直播互动进行严厉打击,净化网络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直播开盲盒如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涉嫌违反网络直播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可依法维权。而商家的拒不发货行为则涉嫌构成销售欺诈,消费者同样可依法要求商家兑现发货或者按照消费者支付的抽奖金额承担三倍赔偿责任。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