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院学子三下乡:问卷走访探民情,匠心传承话振兴

 时间:2025-08-17 11:14:20来源:《华夏志愿者》融媒体中心

盛夏烈日下,许昌学院商学院“燃乡魂——深耕社火传承路,赋能霍庄振兴章”实践队的青年身影穿梭在河南省许昌市霍庄村的阡陌间。他们以问卷丈量民情,以匠心守护传承,让社火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生机。

6月30日,实践队围绕“霍庄社火电商发展指数”开展走访。136份问卷勾勒出鲜活图景:超八成村民对社火表演热情不减,却也折射出传承断层的隐忧——六成受访者担忧技艺后继无人。调研组长李莉深入农户:“问卷不仅是数据,更是村民对文旅融合、电商推广的期盼。”每一份回答,都成为振兴路上的风向标。

调查组长介绍调查问卷内容 朱森供图

三代守艺的“明星传承人”是团队走访的关键。他布满老茧的手掌承载着从田间把式到非遗传承人的蜕变,创新的文旅演艺与技艺培训模式,让老艺人授艺、青年学技、村民增收形成闭环。他的故事证明:非遗不是标本,而是能在乡土中生长的根系。访谈录音与笔记,将这份“守望与新生”定格为振兴的参考坐标。

实践队员专访明星传承人 朱森供图

团队同步启动文化档案建设,用文字、照片、录音系统整理老艺人的技艺特色与从艺经历。颤巍的口诀、沧桑的面庞、半世纪的坚守,被转化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基因库”,为文创开发与数字化保护铺就基石。一位队员感慨:“我们为即将远行的记忆守灯,让后人循光寻根。”

实践队员整理老艺人档案 朱森供图

实践成果绝非止于纸面:问卷数据转化为振兴建议,档案孵化文创产品,新媒体宣传矩阵蓄势待发。许昌学院商学院带队教师表示:“青年实践要扎根泥土,更要长出果实——让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烈日下的问卷、匠人手中的火把、档案柜里的光痕,共同织就青春赋能的振兴画卷。许院学子以行动诠释:守护乡土文明,是让传统根系萌发新芽。当青年蘸取民情温度书写传承,匠心终将化为振兴路上不熄的薪火。

指导老师:常会强

文:傅圣龙、李东耕

图:朱森 胡宇鑫 王奕涵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