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健全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健全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健全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健全坚实有力的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六大体系。
《意见》对志愿服务的定位保留了“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内容,增加了“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从增加的内容上看,对志愿服务的功能性进一步作了诠释,一是说明志愿服务是党的重要工作内容,既是党的社会工作也是党的群众工作。二是说明志愿服务对创造美好生活有利,志愿者通过医疗、科技、环保、法律等专业志愿服务,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社区小区环境、丰富提高科普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三是说明志愿服务是重在实践,这个定位与之前中央文明委印发的意见内容相同。
要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六个体系,需要基层各级党政部门、学校、医院、企业、社区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落地落实、落细落小。
志愿服务动员体系要在区(县)上用力,从组织动员为主到社会动员为主
组织动员主要是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根据临时任务而带有安排性质的动员,可以解决临时任务,不具备常态化。社会动员体系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动员单位(机构)要在党政机关和社会舆论引导下,动员的单位数量要多、公益性要强、公信度要高,这样的社会动员效果就会好;二是动员项目要接地气,要以服务他人特别是“一老一小”和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为主,这样才容易激发志愿者的爱心善举,参与人数和参与度才会更高;三是动员服务地点与动员对象要就近就便。当然,社会动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科技工具比如新媒体、自媒体等,可以实现动员速度更快、动员层面更广、动员效果更好。
要实现社会动员高质量发展,需要区(县)党委社会工作部发挥主体作用,牵头抓总、督促协调;需要城乡社区发挥主责主业作用,动员社工、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商家店铺共同参与服务;需要大力发展专业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
全国最美志愿者、江苏省苏州市紫苏叶爱心妈妈育儿社志愿者朱惠琴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供给体系要在镇(街)上用力,用项目供给带动内容供给
乡镇、街道是最后一级政府,负责城乡社区的管理和人财物的保障。志愿服务项目是链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城乡居民的枢纽。要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就要在项目研发、实施和推广中发力。因此,志愿服务供给体系要在乡镇、街道上发挥好刀刃作用,要大力开发适合村民、居民参与的各类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的文化体育和健康医疗、科技教育和情感陪伴类项目。乡镇、街道层面可以设立项目研发专员,设立项目库并定期向社区发布,由社区联合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向居民群众发布,形成良性“点单、接单、买单”的工作机制。
此外,项目内容供给也十分重要,决定着项目方向是否正确、项目质量是否良好。乡镇、街道有专门党群工作部门,可以在内容上把关。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要围绕中心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要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要在村社上用力,以组织建设推动队伍发展和能力提升
志愿服务组织化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组织化推动地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包括领导和管理志愿服务的党政部门、社区两委和指导志愿服务的专业社工机构、直接参与的活跃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间接参与、协助参与的业委会、物业机构等组织形态。这些组织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是领导、推动、促进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因此队伍组织体系要在社区、乡村上用好力。一是要提升村社领导者的志愿服务认知、项目研发技能,激发他们对此项工作的激情和动力,这是决定此项工作是否得到重视和能否做好的关键。二是要大力培养社区类志愿服务组织,包括备案类的组织;要在医院、公共场所等多发展服务民生类的志愿服务队伍,确保队伍规模化和专业化。三是结合社区治理工作,引导社工机构多培养、多使用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服务阵地体系要立足城乡社区,以传统阵地带动公共场所建立新阵地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需要在广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阵地开展。规模化、集中性活动开展需要广场、会议室等公共阵地。阵地体系应本着“1+N+X”的原则使用,且以现有阵地为主。“1”就是志愿服务阵地体系要立足城乡社区公共广场为主,“N”就是要用活社区现有儿童之家、妇女之家、人大代表之家和小区业委会办公室、物业公司会议室、小区绿地等专业阵地,“X”就是发现和用好未来驻地范围(驻区、县以内)的学校、医院、企业、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单位的活动阵地。当然,开展志愿服务培训、交流、沙龙会等形式也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室、QQ微信群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门户网站,线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全国最美志愿者、安徽中医药大学华佗爱心社指导老师齐亚军在校园进行知识科普。
志愿文化体系要三者并举,形成区县牵头、镇街负责、城乡社区推广的工作格局
《意见》明确提出了志愿文化体系包括文化基础、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也是志愿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系根本原则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当地地域文化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载体、文创产品、现场传播和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等,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文化体系。首先,区、县社会工作部要牵头把关,把当地文化与学习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结合起来定位志愿文化,创作志愿者之歌、编排志愿者音乐剧、创作系列文创产品等,由乡镇、街道负责进一步在城乡社区落实。其次,乡镇、街道在落实过程中要注重原原本本安排内容、要注重收听收看效果营造群众氛围、要注重常态化开展,因为文化的形成需要内容的精华、时间的沉淀、内心的认同,需要久久为功。再次,在社区、小区的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贤达能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听取他们对当地文化、雷锋精神的认知,以进一步丰富志愿文化。此外,在传播志愿服务文化中要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和城乡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志愿服务保障体系要在区(县)财政投入上用力,用法治和经费共同保障志愿者安全
财政投入是志愿服务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财政投入充分,培育志愿服务组织、采购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就充分,也可以说财政投入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地方或单位志愿服务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市级财政重点可以培育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采购大型集中开展的活动项目。区县财政重点支持区、县本级组织和社区类组织。乡镇、街道财政重点对日常性小活动开展和常态化志愿文化传播给予支持。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大力宣传《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出台地方志愿服务有关法规,不断健全志愿服务法治建设,以保障志愿者安全。(作者:吴元兵,系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编辑:马无名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