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都大地唱响双拥颂歌

 时间:2023-11-03 09:01:12来源:濮阳日报

濮阳,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拥军爱民之城。

抗日战争年代,中共中央北方局曾设在这里,如今仍流传着许多军爱民、民爱军的佳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从这里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英勇的龙都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信仰和决心写下拥军支前的激昂乐章。

时代变迁,初心不改。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濮阳军分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双拥强国、双拥利军、双拥兴市、双拥惠民”理念,努力把利军和惠民结合起来,推进双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健全机制 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濮阳,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关爱部队官兵已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濮阳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军分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43个部门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双拥办建设,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濮部队建立拥军优属或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2024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成投用,在全市形成上下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同时,濮阳市抓实机制建设,坚持把双拥工作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编织“六大工作体系”(思想引领、优抚褒扬、就业安置、双拥支前、国防教育、军民共建),严格落实“五项制度”(党委议军会议制度、军政座谈会议制度、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双拥专题会议制度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军地协调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抓实责任体系,坚持双拥工作“五个纳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纳入军地重要议事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和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做到“五个优先”(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军队建设优先支持、优抚政策优先落实和军属难题优先解决),高质量推动双拥工作落实落地。

扎实的组织体系、健全的机制,为双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场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团结共建双拥模范城、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的大会战正在濮阳轰轰烈烈地进行。

image.png

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喜报和奖金。图片均为资料图

拥军优属 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军民鱼水情,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成为人民军队和老百姓血脉里的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濮阳市把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工作,作为稳军心、固长城的大事,全力维护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近4年来,51名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市直机关公务员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460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安置进度和质量全省领先。通过“政校企”合作模式加大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先后举办专场招聘会85场次,提供各类岗位9.7万余个。发放优抚补助金和慰问金38.13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35亿元。实施“军娃关爱工程”,驻濮部队官兵子女全部进入学校就读,驻濮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率达到100%。随调家属安置率100%,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贴发放率100%。

推出拥军优属公交专线,车站、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服务场所设军人售票窗口、军人专用通道,公共收费停车场设有军车免费停放标志……浓厚的拥军优属氛围,在濮阳触目可及。

今年7月,驻守西藏边关哨所10年、荣立三等功的濮阳籍战士吴云辉回乡结婚。在结婚典礼上,濮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吴增成为新婚夫妇送去美好祝福,并送上“功臣之家”的牌匾和3000元红包。这让吴云辉及其家人非常感动,吴云辉说:“吴局长来参加我的婚礼,作为军人我非常感动,也非常骄傲和自豪!”

吴增成说,像吴云辉这样立功受奖的军人,回到家乡都能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在今天的濮阳,关爱功臣模范、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已经蔚然成风——

走访慰问驻濮部队、现役军人家属、重点优抚对象实现常态化,全面贯彻落实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办法,累计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1万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400余件。

举办退役士兵欢迎仪式、为现役军人和军烈属家庭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等工作规范化,极大提升了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社会尊崇度。

以“不忘兵之初,当好兵支书”为主题,对200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兵支书”已成为濮阳市农村工作的一个闪亮的品牌。

image.png

范县小学生在冀鲁豫边区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图片均为资料图

全民参与 双拥特色更加鲜明

读红色书籍,逛党建文化长廊,开展“双拥文化家长讲堂”……走进市第二实验小学,大家时刻感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为引导学生关注双拥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激发拥军热情,该校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学习双拥教育新模式,全面厚植学校师生的爱国之心和拥军之情。

在濮阳,像市第二实验小学这样重视国防和双拥教育的学校早已不是个例。

在这里,国防教育已经纳入全市各级宣传学习教育规划,纳入市委党校干部理论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全市大、中、小学校都开设有国防教育课,军训实现全覆盖……有计划、全领域的国防教育已成为濮阳双拥工作耀眼的亮点。

常态化的主题活动,是濮阳双拥工作的一大特色——

每到周末,在市龙城广场,由“最美退役军人”李爱民发起成立的濮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织队员为居民进行双拥节目表演,一首首军歌,诉说着军民鱼水深情。类似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濮阳有50余支,他们常年开展凝聚退役军人正能量的活动,受到全市群众欢迎。

每年开展的“最美退役军人”“十佳拥军人物”系列评选活动,已经成为濮阳市双拥工作的一个品牌,一大批优秀退役军人脱颖而出:全省“最美退役军人”刘瑞强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援外医疗,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息辰创办濮阳市盛源集团,积极奉献社会,资助100余名贫困大学生,创造1万余个就业岗位……

濮阳市还成立拥军优属协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学校、拥军优属女子志愿服务队,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开展公益志愿服务。

…………

丰富多样的阵地建设是濮阳双拥工作的另一特色——

濮阳市融入双拥文化元素,打造了一大批“双拥一条街”“双拥医院”“双拥学校”“双拥公园”和“双拥社区”,每个乡镇创建一批双拥村(社区),走在城乡大街小巷,人们可以随处感受到浓厚的双拥氛围。

濮阳市还以濮阳县八公桥战斗纪念馆、清丰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范县颜村铺革命旧址、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为依托,精心打造4条红色教育专线,5.5万人重走革命先辈的足迹。

濮阳日报社在全省各地市级报纸中创办第一个双拥专刊,开辟了双拥宣传报道的新阵地。

…………

濮阳双拥工作,在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下,正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地阔步迈向新征程!

image.png

退役军人专项招聘会现场。图片均为资料图

同心同向 开创军地共建新局面

双拥鱼水情,军民一家亲。长期以来,驻濮部队始终坚持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倾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好服务发展“助推器”。驻濮部队把助推濮阳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拥政爱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支援地方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支援濮阳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四帮”爱民工程、优秀退役军人村干部培养工程和脱贫攻坚“联乡联村联户”活动,全面助力驻地脱贫攻坚。近年来,驻濮部队先后投入和协调扶贫资金700余万元,帮助7个贫困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引进21个特色项目,扶持416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赢得了驻地干部群众的赞誉。组织现役和民兵预备役6000余人次,浇灌麦田2650亩,疏通沟渠2000余米。

奏响拥政爱民“主旋律”。驻濮部队踊跃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复评、疫情防控等工作,主动承担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每年汛期都组织开展构筑堤坝、迁安救护等联合防汛演练,对危险地段坚持24小时值守,以实际行动守护滩区群众安全。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先后出动官兵、民兵1.2万余人次,协助驻地圆满完成了社区村组管控、道路交通查控等任务,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驻军力量。积极参与平安濮阳建设,驻濮部队组建民兵应急分队,成立民兵治安巡逻队,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一村一警一连”军警民治安网络,圆满完成系列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为濮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担当备战打仗“保障部”。始终站在强军强国的高度,把支持部队备战打仗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主动联系对接,做好服务保障。大力推动军事训练转型升级,从严落实首长机关训练和民兵分队基地化轮训,持续开展军地联合防汛演练和民兵防汛分队练兵比武活动,高标准完成过境部队保障任务。军地联合指挥链路得到全面贯通。全面加强现代民兵力量体系建设,探索创新民兵抓建方式、管理机制和“民兵+”编组模式。高质量做好征兵工作,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预征备补体系建设,上半年大学毕业生征集和各级各类毕业生分别达85.2%、93%,超出省指导比例10.2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山河作证,军政军民同心创伟业;大地无言,且看双拥新花正芬芳。踏着双拥工作坚实的步伐,勇于争先的龙都儿女,正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动力,砥砺前行,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征程上,汇聚起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

编辑:ZMX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