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在风中原来真的会晃,但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原因竟然是......

 时间:2025-04-21 08:59:56来源:科普中国

随着楼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瘦,它们也越容易被风吹得晃起来。

在 1929 年的《摩天大楼》(Skyscraper)7 月刊上,有一项调查发现,当时美国已经有 377 栋 20 多层高的楼房,其中有 10 栋超过 152 米。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即使只有微风,在 40 多层楼上室内的一些职员也能感受到楼房在晃动,甚至可能出现类似晕船的症状。

那么,住在高层的人,有过这种感受吗?

一直在晃动

其实,从未有人研究过高楼在风中的行为。直到 1929 年左右,David Cushman Coyle 发明了一款可携带的水平摆式地震仪。他挑了一些刮风天,把这款设备带到纽约一栋栋高楼的楼顶上。这个设备由两根杠杆组成,每个杠杆都携带一面镜子,能将入射光线反射到另一卷感光纸上。他将 2 根杠杆调平,以便分别测量高楼的侧向移动和表面倾斜,并最终被感光纸记录了下来。

Coyle 发现,面对吹来的风,每栋高楼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感光纸上记录的波形线表示,高楼可能每分钟都要“哆嗦”40 下,频次少一点的也要 8 次。Coyle 想到,或许正是这些幅度较小但重复发生的振动,让室内的挂灯以最高可达数英尺(1 英尺约为 0.3 米)的幅度晃动,并使浴缸里的水泛起波澜。不过,在他测试的高楼中,并没有发现结构上的安全性问题。

图片

图片来源:Popular Science Monthly, January, 1931

这似乎成为了工程界的“秘密”——随着楼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瘦,它们也越容易被风晃起来。

如果给单摆施加一个外力,它就能离开平衡位置。此后,如果一直施加外力,它做的就是受迫振动。但就算撤掉外力,它也能做自由振动,即在无阻力的条件下按一定的频率振动,相应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现在,我们需要像工程师一样思考:高楼不完全是刚性的,能够摆起来。那么,倒过来的单摆就可以被当作高楼的物理模型。

因此,在持续风力的作用下,高楼会偏离平衡位置而做受迫振动。而且,对于风来说,高楼也是个障碍,所以会选择绕道而行,从楼的两边绕过去。这时,风会在楼的后方形成涡旋并脱落,被称作涡旋脱落。此外,风绕过的同时产生压力差,进而产生吸力(suction force),将楼房吸过来。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楼房周围的流场,如此循环往复便使楼房来回晃了起来。当涡旋脱落的频率与楼房固有频率相当时,就会产生共振,这在工程学上叫做涡激振动。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