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东山社区社区多元助老 托起幸福“夕阳红”

 时间:2025-04-17 08:54:55来源:阳泉晚报

社区工作人员走进老人家中宣传反诈知识

暖心助老 志愿者不光陪聊还帮买药送饭

“姨,我们过来看看您,再跟您讲讲反诈知识。”4月9日,矿区平潭街街道东山社区清风小分队的志愿者敲响辖区内一户居民家的门。在居民家中,两名志愿者耐心为老人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告诉老人要谨慎对待陌生来电,如果发现任何异常,一定要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老人一边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宣传单,一边轻轻点头。

去年1月,东山社区组建了一支名为“清风小分队”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定期举办清廉、法制进社区的宣传活动,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食品、药品代买代送和维修互助等服务。到目前为止,清风小分队有12名常驻志愿者,40余名机动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由居民、在职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组成,每天都会入户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年居民的需求。

在东山社区西河路东小区,住着一位71岁的老人,她的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保姆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了解到老人的特殊情况后,清风小分队与老人建立联系,并添加了保姆的联系方式,方便她们遇到困难时联系社区。当老人和保姆发生矛盾时,清风小分队的志愿者也会主动介入,化解老人与保姆之间的矛盾。

“4个月前,因为一些原因,老人没有人照顾,又不会点外卖,我们琢磨了一下,不能让老人就那么饿着,就派人给她送了一个月的午饭。”东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司瑾说,去年12月,得知老人没人照顾,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后,整整一个月,清风小分队的志愿者每天去给老人送午饭。除了送午饭,在工作之余,清风小分队的志愿者还会时常去探望老人,陪她聊天,缓解她因无人陪伴产生的孤独感。

这段时间,陈司瑾在给老人送慰问金时,发现老人的身体又出现了问题。4月9日,老人被送往医院。清风小分队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志愿者去医院探望老人,询问老人身体状况,避免老人出现无人照料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同样多加照顾。代买药品、逢年过节拿着慰问品去看望、冬天帮她买帽子和手套……在清风小分队的照顾下,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

在东山社区,还有10余名老人如同西河路东小区那位71岁的老人一样,受到清风小分队志愿者的关怀与照顾。常态化的入户帮扶,让那些老人感受到了清风小分队志愿者的真情实意。每到一户,他们都耐心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与需求,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了把温暖送到“家门口”,实现助老服务“零距离”。

“金晚霞”葫芦丝队正在排练

文化助老 “金晚霞”让大爷大妈变“全能达人”

4月14日,走进城区上站街道金三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活动室里传出口琴、葫芦丝的吹奏声。“今天来的人不多,就我们几个。”“好的,欢迎大家来社区活动室练习。”在一间活动室内,老人们正围着桌子练习吹口琴,见社区工作人员进来,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

在金三角社区幸福驿站,电吹管的声音在二楼飘荡,悠扬的旋律传遍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老人们一边看着眼前的简谱,一边吹响电吹管,沉浸在音乐中,脸上满是陶醉。“无论是口琴、葫芦丝队伍,还是电吹管队伍,这些叔叔阿姨们都是‘金晚霞’社会组织中的一员。”金三角社区党委副书记白丽娜说。

为了让辖区内的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金三角社区2013年成立了“金晚霞”社会组织。十多年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金晚霞”有34支队伍。社区为这些队伍提供场地,提供演出机会,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平台,以文化助老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金晚霞”社会组织看似仅仅为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提供平台,实际上金三角社区辖区内不少老年人,是通过加入“金晚霞”社会组织的不同队伍,结交朋友、培养兴趣的。在温馨、热闹的氛围中,文化助老在一支支队伍的发展壮大中获得显著成效。

在“金晚霞”葫芦丝队,有一名家住金三角社区供电局小区的居民,虽然她今年已经74岁了,但当团队排练时,她依然会准时到场,与大家一起吹奏葫芦丝、谈论家长里短。她加入“金晚霞”葫芦丝队已经有8年时间了,在参加葫芦丝队之前,她没什么兴趣爱好,生活被洗衣、做饭等填满,单调且枯燥。得知社区设立“金晚霞”葫芦丝队后,她报了名。其间,她结识了一群“60后”“50后”朋友,也学会了吹葫芦丝这项技能。

来到“金晚霞”葫芦丝队后,她和成员们的关系,从“葫芦丝搭子”逐渐成为生活中的挚友。不仅在排练时间,大家会围成一圈,共同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闲暇时,他们也会交流菜谱、分享生活日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她融入了这个集体,拥有了快乐的老年生活。不仅如此,学习吹葫芦丝的过程中,她意识到就算自己年纪大了,也依然有能力向新技能发起挑战。现在,她能吹葫芦丝、陶笛,也会跳舞,成了玩转音乐和舞蹈的“全能老人”。

“文化助老是通过文化活动、艺术表演、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感。我们社区的‘金晚霞’社会组织,就是要填补老年人退休后的‘精神空白’,让他们有事可做,有梦可追。今后,我们会继续将‘金晚霞’社会组织队伍发展壮大,使更多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社区文化助老带来的福利。”金三角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宗秀说。

社区工作人员将便民指引条递到老人手中

社区工作人员帮老人设置一键拨号

精准助老 便民条成老年居民办事“指路牌”

在高新区五渡管理服务中心东城水岸社区,写有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申请、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流程、残疾证办理流程、低保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领所需材料的便民条被分类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层办事大厅“彩虹便民条”区域。这些便民条根据不同事项,用颜色进行分类,当居民需要办理某项事情时,可根据便民条的指引,提前准备好材料,以防因为材料不齐全,一趟又一趟往社区跑。

除了彩虹便民条,东城水岸社区针对老年居民,准备了便民指引条。4月10日,东城水岸社区辖区内的一位老年居民来到党群服务中心二层办事大厅,想要进行业务咨询。“姑娘,你说我这事儿该去哪里问?”“姨,你去三层,上了楼之后右转。”“姑娘,要不你给我写一下哇?我记不住。”

社区工作人员当即拿出一张写有“东城水岸社区便民指引条”的长方形纸片,在上面填写业务咨询地点、楼层、办公室门牌号,再将纸片交给老人。这样“一写一递”,老人拿着纸片就能找到自己办事的地点,再也不怕“听过就忘”。

一张小小的便民指引条,为记忆力下降的老年居民提供了便利。2024年,有一位老人来社区办事,但那件事除了通过社区,还需要到街道递交材料。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又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不会用导航软件,这让老人犯了难。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社区工作人员商量后决定,在社区开辟“彩虹便民条”区域,挂上写有办理各项业务所需的材料,并打印便携、小巧的便民指引条,当老人找不到办事地点时,工作人员就将具体的地点写在上面,方便老人寻找。

上门进行政策宣传、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开设社区学院……东城水岸社区为辖区内的老年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争取让每位老人住得放心、住得安心。“我们社区老年人较少,这就方便我们更好为老年人服务。除了在老年人办事时为他们提供便利,我们还派出工作人员去老人家中,为他们的手机设置一键拨号,如果他们有任何需要帮助的事情,可以使用一键拨号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东城水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翟蓉说。

一张张发放到老人手里的便民指引条,是老年人的需求被看到、被关注、被满足的证明。社区工作人员制作的彩虹便民条、便民指引条成为老年人的“指路牌”,架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